资讯列表页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

发布时间:2009-05-13   类型:新闻快讯  作者:大学城创业园

    第五届“文博会”期间,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分会场将展示数字文化企业深圳市派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活动的部分图片。

    5.12四川地震不仅使羌族人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使其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羌寨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严重,羌族民居等羌族建筑受到大面积破坏。理县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罗卜羌寨、北川小寨子沟等羌族风格独特的羌寨遭受毁灭性破坏,其他羌族民居也大多数倒塌,几乎毁损殆尽。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有不少遇难或受伤,严重影响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由于羌族没有文字,羌族语言、文化均靠年长者口授身传来传承。会羌语的长者、通晓羌族历史文化的“端公”等对羌文化的记述和传承至关重要,地震导致大量通晓羌族语言、历史文化的羌族人去世,对羌文化传承影响巨大。

    抢救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圳市派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已于2009年3月正式启动。期间将应用全数字技术,通过影、音、图、文及3D虚拟现实等手段抢救性的全面挖掘、整理、采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羌族非遗3D动作数据库》、《羌族非遗动态影像数据库》、《羌族非遗静态影像数据库》等三大数据库系统,为将来羌文明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保证。

    此次“非遗保护行动”驱车数万公里,从深圳和北京同时出发,横跨六省,辗转于四川省的绵阳、绵竹、安县、汶川、北川、茂县、里县、松潘、阿坝等14个县市,足迹遍布65个羌寨和村落,寻访340位传承人和“端公”。目前,深圳派爱公司项目组已在汶川羌族聚居区工作数月,对羌笛、羌绣、羊皮鼓舞、多声部民歌、瓦尔俄足节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及3D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抢救性的采集、整理,形成《羌族非遗3D动作数据库》、《羌族非遗动态影像数据库》、《羌族非遗静态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为将来羌文明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强大的科技保障。

    3D动作数据捕捉采用光学Pioooo Motion Capture Systm(PIMC),该系统由近红外线传感器、中央处理工作站组成。通过对非遗传承人动作的精确捕捉,系统可将其运动轨迹转换为三维数据并进行保存和分析。获得的数据相当于提取了非遗传承人的动作DNA,这些数据可以在任意三维软件中使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析再现非遗的艺术精髓,并可以融入全新的文化内涵。PIMC技术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非遗保护信息化手段继图、文、音、像之后的第五种方式。

     此次《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将全面采用深圳市派爱科技有限公司独有的“Pioooo非遗传承数据库系统”(PICHD)作为数据库核心平台。PICHD已于2008年11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国家标准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