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

南山强力打造“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型”城区

发布时间:2011-03-02   类型:新闻快讯  作者:

 创新环境最适宜、创新机构最密集、创新人才最集中、创新活动最     活跃、创新成果最突出

        中兴、迈瑞、康佳、创维、腾讯、平安保险、招商银行、海普瑞……这些世界名企都集中在一个面积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城区——深圳市南山区,这在全国可谓罕见。这些企业诞生在南山,正是得益于南山区一直以来坚持自主创新。

        南山区是响起改革开放第一声“开山炮”的地方。南山区大孵化器战略等围绕自主创新的规划,孕育了高度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南山成为创新环境最适宜、创新机构最密集、创新人才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突出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型”城区。

        南山区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多年来,南山区委区政府坚定地扛起自主创新这面旗帜,将其作为核心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在全区遍地开花。目前,南山已发展成为全国上市企业最密集的县级区域之一,无论是数量还是经济实力在全国县(区)域中均首屈一指。截至2010年底,南山区在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及上交所,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地上市的企业达到80家,占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数的34.5%。

        2010年,南山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9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产业结构仍然保持历史最优状态。建区20年来,南山区GDP总量增长了22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倍,本级财政收入增长了22倍,辖区税收增长了53倍,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奇迹。南山今天的成就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市场开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型,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南山已逐渐成为“自主创新先锋城区”和“产业结构最优化城区”。

        服务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成 “第一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南山经济发展第一增长点。南山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步的,短短20年,规模以年递增3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已成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心脏和龙头。

        1990年―2000年,南山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崭露头角并茁壮成长。2000年,南山区的工业总产值达92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16.6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8.5%提高到2000年的56.1%。

        2001年-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始成为南山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始步入平稳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平均年增长幅度为21%。2009年,南山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4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突破8成,达到81.58%。

        目前,南山区拥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09家,占全市的37.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77家,占全市的40%。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南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二、三产业比重为7:3,2009年,南山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历史最优状态,二、三产业比重优化为6∶4。

        随着南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南山近万中小企业的成长、做大做强有了充足的养分,中小企业群落成为南山经济体系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这些优质企业将进一步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使得区内更多中小企业看到了未来成长的路径,为南山进一步成长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域提供发展动力,为园区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源。

        南山一直以来为企业创新服务,包括:依托本地高校,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导向,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合作创新能力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施;南山区还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和科研团队,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    “南山区要打造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基地,要考虑从扶持重点产业及重点核心技术领域,支持源头创新,引进国家级和国际化的创新机构、研究中心,引进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等方面着手,全方位促进核心技术的发展,打造自主创新的平台和氛围。”南山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南山将围绕国家、省市战略规划,特别重视源头创新发展,特别重视拥有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同时,增加政府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实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也是南山发展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型”城区的前提和基础。

        重视创新

        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大力推进,南山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逐渐显现,年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2010年南山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9205件,比2006年增长152.3%;专利授权量达到10898件,比2006年增长了195.5%。这也是南山区重视创新的具体体现。

        在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中兴通讯获得2项专利金奖,占深圳市获奖总数的100%;中兴通讯、腾讯公司、深圳TCL工业研究院分别获得2项、2项和1项专利优秀奖,占深圳市获奖总数的58%。在2009年广东省专利奖评选中,南山区获得3项专利奖;其中迈瑞获得1项专利金奖,占深圳市获奖总数的33%;中兴通讯和迈瑞各获得1项专利优秀奖,占深圳市获奖总数的66%。在2008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5项“成果专利奖”中,南山区获得10项,占深圳市获奖总数的66%;其中中兴通讯获得1项专利金奖,宇龙、迈瑞、腾讯等企业共获得9项专利优秀奖。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还不具备独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南山区选择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策略。经过多年的引进,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多家公司在南山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如IBM、康柏、三星、爱普生、奥林巴斯等。同时,近年来,南山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引进科技成果项目约180项,技术成交额约9947万元。通过项目的引进、消化和成果转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进技术对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品出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南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培养了人才、带来了信息。

        据记者了解,南山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效节能产业迅速崛起,尤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引人注目,已形成较大规模。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品产值为2018.7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又以计算机、通信、软件为重点。计算机方面就集中了包括 IBM、长城、爱普生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厂家,这些大企业又与15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配套关系,构成计算机生产的产业链。软件方面,中兴通讯、金蝶、同洲等在南山发展壮大。

        制度创新

        “五方针”推进自主创新两大战略

        “两轮两翼”产业发展战略和“大孵化器”科技创新战略是南山区自主创新的两大战略。南山区通过“以人才为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部省市区合作以及深港合作国际化”等五大方针全面促进自主创新两大战略的推进。

        2003年,南山区委区政府提出坚持自主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并大力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两轮”,以商贸旅游业和大文化产业为“两翼”的“两轮两翼”产业发展战略。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推动,南山区的经济保持逐年快速增长,形成“双支撑”稳固型产业格局。

        南山区始终秉承“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区内孵化器建设,完善科技创业环境,促使科技企业在南山成长壮大。目前已形成“政府主办”、“民办合营”、“民办民营”、“政府服务”四种有效的孵化器运作模式,拥有各类科技孵化器28个,占全市的65%,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个,占全市的64%;孵化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占全市70%以上;在孵企业2000余家,年销售收入近600亿元;具有孵化功能的产业园区55个,驻扎了5000余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数字文化、知识服务等各产业。

        如今,南山区已成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沃土,迈瑞、西门子迈迪特、兴森快捷等一批又一批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成为本行业、本领域的领头羊,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如今的南山已成为深圳市孵化器龙头和聚集高地,辖区内各类孵化器也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初创企业的辅导基地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基地,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这里诞生、成长并成功走向上市之路。为进一步发挥孵化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南山正由单纯的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转变,2010年新增深圳市集成电路设计应用产业园、深圳军工科技创业园、南山区智能电网产业园、深圳东华Design House创业园等4大创新孵化园,吸引入驻企业120多家,并启动了深圳市新能源创新产业园的建设工作,计划于2011年5月完工;还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联合,以“再造新蛇口”为契机,开展了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物联网产业应用示范基地的共建工作,现已聚集IBM、敦煌网、中科院先进院育成中心等众多知名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企业近40家。目前,南山正在建设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创意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孵化园,实现由单纯的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转变。

        针对区内创新资源布局不平衡的状况,南山区近年来提出校区、园区和社区“三区融合”,与“深港创新圈”有机融合,规划建设大沙河创新走廊,将目光聚焦到大学城和深圳湾高新区之间的大沙河中游18个城中村和25个旧工业区,意图将这片城市化的后进区域和低端产业凹地建设成为科技教育和产业创新的高地。根据规划,在大沙河流域的上游,以大学城为核心建设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大学新城;在大沙河中游,以留仙洞园区为核心建设“三区融合”的深港国际科学城;在大沙河下游,以深圳湾园区为核心与深圳大学联手打造“三区融合”的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基地。这三大自主创新功能区通过大沙河贯穿起来形成一条创新走廊。

        南山区领导表示,大沙河创新走廊的建设,在未来不仅将见证南山的科技发展水平,也代表着整个深圳的高科技发展方向,为深圳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南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在于打造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先锋城区和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示范区,而其突破口在于“大沙河创新走廊”和前后海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

        多元发展

        为企业腾飞插上“翅膀”

        2011年1月19日,新年伊始,南山区科技局与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签订了南山区“大孵化器”建设扶持计划、南山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资助计划、南山区“孵化贷”贷款资助计划和南山区产学研合作计划,支持一批还在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在各方的努力下,南山已初步构建起了由政府资助、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社会投入共同组成的区域科技投融资体系。

        2006年-2010年,南山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共投入使用3.61亿元,立项资助项目数超过2750项。为了帮助企业顺利融资,南山区通过与社会专业担保机构、专业投资机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多家银行合作,以提供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金的形式,鼓励商业性、财政性的担保机构和投融资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南山区还初步构建了由政府资助、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社会投入共同组成的区域科技投融资体系。2006年—2009年累计为区内1372家企业提供担保融资81亿元、风险投资近5 亿元,并为89家企业提供了54.7亿美元的信用出口保险;探索建立了免抵押、免质押、免个人反担保的融资新模式,2008年—2010年累计帮助30多家企业获得金融机构免抵押、免反担保贷款近2亿元,极大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南山还成功打造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园,现有签约入驻的基金管理公司21家,募集的资金规模约60亿元,促进了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的有效嫁接。

        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南山区科技局在财政资金的框架内,设立了“南山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形成了“1+N”模式的专项资金新体系,通过无偿资助、无息借款和权益资本投资等方式对区内中小科技型企业和科研单位直接进行财政扶持,带动银行资金对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的支持,使贴息资金的效应放大了10余倍,为培育南山科技企业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南山区科技局在南山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通过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搭建平台,以“接触”创业沙龙和南山风险投资俱乐部为品牌,借助“创业之星”大赛和创业投资沙龙等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各种科技企业与投融资机构之间的交流机会。通过“创业之星”大赛、中国天使投资论坛和风投界的高层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风投大鳄”关注南山的企业及项目,最终让这些“风投大鳄”落户南山,成为南山的“公民”。通过打造这个平台,塑造一个南山、深圳乃至全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及高新科技企业对接交流的“乐园”,让官、产、学、研等实现共赢。

        “南山的‘大孵化器’战略功能在不断扩大增强,时值金融海啸之际,投融资体系的建设更为紧要,与从前的源头注血相比,此时的‘大孵化器’更像是建立了一整套的‘输血’体系。”南山区科技局局长朱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南山区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资金,以民间资本、天使投资为启动资金,以孵化资金、风险资金、私募资金为重要手段,以政府担保和民间担保资金为辅助,以金融资本为支撑,以资本市场渠道为出口,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据介绍,仅2008年,为了帮助更多科技企业抗击金融海啸的冲击,南山区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为应对金融海啸,2009年南山区政府增拨了3亿元保增长、促发展,推动一批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单独设立分项资金计划、鼓励孵化器加入联盟,挂牌时直接给予资助;重点支持孵化器平台建设和创业服务活动;区科技孵化资金每年投资项目辐射到区内各个孵化基地;协助企业申请各级政策资金,帮助企业获得投资资金;为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等,推动一批企业高速成长。

        另据了解,在“大孵化器”战略下,南山区还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风险资金投资南山孵化企业,发挥区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纽带作用,以项目推介和合作投资形式,与各类天使资金、风险资金、私募资本和民间资本广泛开展合作;协助企业申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区相关资金给予配套;通过区风险投资俱乐部,聚集投融资资源;建立与金融资本的战略联系,推出更多创新金融品种,为企业提供高端投融资服务,推动了一批企业的高速成长。

        聚集要素

        为科技强区“固本强基”

        据了解,南山区政府各部门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信息、人才、知识产权、资金等要素,在基础建设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叠加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平台,又搭建起一个个相互融合的网络联盟,层次分明地组合成技术创新的强力引擎。极大地鼓舞了企业投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并涌现出了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

        南山区的科技发展首先得益于深圳市的产业布局和所形成的产业聚集。在这个基础上,南山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创新的重视是关键。这些年来,南山区通过各种方法,根据产业的需求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团队和机构。为此,南山区提出了“北部硅谷”的概念,极力争取了南科大、先进院、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光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和高等院校落户南山,并通过博士学会、区人事局带领企业、机构到国外招人才,加上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机构使得创新要素聚集南山,为创新提供了强力引擎。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科技强区“固本强基”。

        近年来,在南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山区科技局全面落实“大孵化器”战略,紧紧围绕科技企业创业发展所需的创新要素和主要难题开展工作,大力实施团队建设、体系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大工程”,使南山区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创新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机构、资本、技术、服务等要素汇聚南山,有力提升了南山区整体创业环境,为推动全区自主创新再上新台阶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南山区科技局通过努力,取得了多项荣誉: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区复查验收,南山区被命名为“2008-2009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南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服务机构”,是全国惟一获此殊荣的区级创业中心。

        据介绍,为了推动南山的创新,南山区科技局公共技术平台高速发动“创新引擎”。深圳大学城、深圳大学、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深港产学研基地等一大批教育和科研基地都坐落在南山,使南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研发优势。区政府积极投入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其中有区级技术创新实验室14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4个(其中省级5个,国家级1个),约占全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总数的60%,深圳市2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也全部位于南山。

        南山还出台了激励措施,发挥各类技术平台资源的优势,不断构建和完善区域公共技术平台网络,建设了一批公共技术和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包括专利信息查询平台、数字影院体验中心、专利交易展示平台、动漫网游公共技术平台和软件开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作为“大孵化器”战略中重要一环的服务平台建设,2009年在当时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与区内其余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15个公共技术服务网络。

        创新未来

        打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基地

        今年是“十二五”第一年,南山已经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自主创新进行谋篇布局。

        根据规划,到2015年,南山要初步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基地,初步形成结构最优化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深圳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锋城市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具体目标是:区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占全市的30%;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5000件,占全市40%以上;具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20%以上;南山区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从目前的1.5亿美元增加到3亿美元,超过香港,达到新加坡的现有水平。

        南山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南山当务之急是建设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和全力加快推进大沙河创新走廊规划建设。在建设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方面,抢占高新技术产业链高端,打造创新企业的总部基地。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缺失环节,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工业百强和高科技企业的服务力度,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高增加值环节、高技术含量领域迈进,向研发设计、品牌专利、核心制造、高端服务等方向发展,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施“航母企业”扶持服务计划,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打造超大企业带领中小科技企业编队的产业航母战斗群。同时,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抓住深圳建设低碳试点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大沙河创新走廊建设则将充分利用大沙河流域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高端创新人才相对聚集的优势,依托高新园区和大学城,在滨海大道以北96平方公里的范围规划建设,搭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服务平台,建设中小型创新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对西丽、桃源街道办的8.5平方公里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和城中村的改造,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已经启动马家龙、茶光工业区等建设项目,将可解决南山区内40家—50家上市或拟上市企业总部用房的需求。

        南山区委区政府领导表示,南山要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就要向自主创新要发展动力,向产业升级要发展效益,向城市更新要发展空间,向节能环保要环境质量,向公共服务要民生福利,全力打造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样板区、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区和教育科研高地,努力把南山建设成为最适宜安居创业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