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

南山培训社区科普专干

发布时间:2010-09-15   类型:新闻快讯  作者:佚名

    本报讯(记者 黄海华 文/图)9月6日,2010年南山区社区科普专干培训班在惠东圆满结束。南山区科协携南山区8个街道办(社区)科协科普专干114人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健康科普培训。南山医院精神卫生科彭敏博士、南山区精神卫生中心赵巍峰博士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史小军博士应邀为科普专干进行专业培训。南山区政协副主席、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康候出席活动并讲话,培训由南山区科协秘书长纳晓英主持。
    陈康候表示,近来不论是企业还是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次科普专干培训就是为了帮助科普专干提高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他还向记者透露,这次讲座请来3位博士授课,也是南山区打造“智工”服务社会的系列活动之一。南山区科协希望这些专家型人才透过科普专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打造和谐社区、和谐社会。
    在培训中,3位博士分别围绕人际沟通、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压力与健康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受训科普专干纷纷表示,这次培训首先是自己学到了在工作生活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其次是懂得了更多的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方式,这为今后的科普活动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课堂>>>
    南山医院精神卫生科彭敏博士:
    人际沟通
    “沟通无处不在。有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际交往中70%的问题皆因沟通不畅所致。”彭敏在讲座中表示,沟通其实就是与他人分享共同的信息。沟通中语调语速和沟通时的表情动作,比沟通语言本身要更重要。
    彭敏认为,人际沟通的基本法则是要建立在尊重、轮换讲话、听话要听完和心胸要开阔等要素上的。掌握了沟通的法则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交流。随后,彭敏还围绕工作中的沟通、夫妻之间的沟通、与孩子的沟通等,举各种实例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分析。

    南山区精神卫生中心赵巍峰博士:
    心理健康是幸福的源泉
    在讲座中,赵巍峰首先分析了现实中人们的心理健康现状。他提到,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他认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是一种连续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发展的,不是静止的。及时疏导人们的心理,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更能耐受挫折和逆境。
    赵巍峰分析称,心理健康的3个主要决定因素是生活压力、自我强度(个人适应能力)和本身获得的社会支援。心理问题的一般成因包含社会的急剧变化、知识的急剧膨胀、财富的急剧增长和两极分化、竞争的日益激烈、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他认为,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应从生理、心理、社会以及医学途径等方面去维护。
    同时,运动、保持微笑、理性抉择、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以及助人为乐等行为都有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史小军博士:
    压力与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不断拓展其社会活动空间,社会转型期不断增大的就业、升学、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史小军从现代人生活特点展开分析,她认为,在众多的压力中,社会环境压力、工作压力和个人成就压力最为突出。
    史小军表示,随着压力的增大,个人的体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生理和心理应激所致的强迫行为出现,神经症状也不期而至。她认为,所谓的健康概念,应该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3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
    史小军在讲座中提到,一个人性的社会,除了谋求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之外,还应注意疏导、缓解民众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因为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人对于健康、安全和幸福的渴望也会随之而来——社会进步与否,民众快乐与否,无不与这个精神指标密切相关。